化學性質
中文名3,4-二氯苯胺
外文名3,4-Dichloroaniline
別名3,4-DCA
化學式C6H5Cl2N
分子量162.02

CAS登錄號95-76-1
EINECS登錄號202-448-4
熔點69 ℃
沸點272 ℃
水溶性0.06 g/100 mL
閃點166 ℃
儲運方法
庫房通風低溫干燥; 與氧化劑、食品添加劑、酸類分開存放
危險品運輸編號 UN 3442 6.1/PG 2
安全信息
類別編輯
有毒物品
毒性分級 中毒
急性毒性 口服-大鼠 LD50: 545 毫克/公斤 ;口服-小鼠 LD50: 740 毫克/公斤
刺激數(shù)據(jù) 皮膚-兔子2 毫克/24小時 重度; 眼睛-兔子 0.25 毫克/24小時 重度
可燃性危險特性 明火可燃燃燒釋放有毒氯化物, 氮氧化物煙霧
儲運特性 庫房通風低溫干燥; 與氧化劑、食品添加劑、酸類分開存放
滅火劑 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安全信息
危險品標志 T,N
危險類別碼 23/24/25-41-43-50/53-51/53-33
安全說明 26-36/37/39-45-60-61-36/37-28
危險品運輸編號 UN 3442 6.1/PG 2
WGK Germany 3
RTECS號 BX2625000
F 8
HazardClass 6.1
PackingGroup II
海關編碼 29214210
毒害物質數(shù)據(jù) 95-76-1(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燃爆特性與消防
燃燒性:可燃
爆炸極限(體積分數(shù))/% :2.8(153℃)- 7.2(179℃)
引燃溫度/℃:265.
燃燒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氯化氫。
禁忌物:酸類、酰基氯、酸酐、強氧化劑。
危險特性:本品可燃,有毒。遇明火、高熱可燃。受高熱分解,產生有毒的氮氧化物和氯化物氣體。與強氧化劑接觸可發(fā)生化學反應。
滅火方法:采用霧狀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滅火。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眼睛及皮膚接觸。
健康危害:本品為強高鐵血紅蛋白形成劑;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肝、腎有損害。引起頭痛,頭暈,惡心,嘔吐、指端、口唇、耳廓紫紺,呼吸困難,臉上起騷疙瘩,腎虛等。
毒理學資料及環(huán)境行為
急性毒性:口服-大鼠 LD50: 545 毫克/公斤 ;口服-小鼠 LD50: 740 毫克/公斤
危險特性:遇明火、高熱可燃。與強氧化劑可發(fā)生反應。受高熱分解,產生有毒的氮氧化物和氯化物氣體
燃燒(分解)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氮、氯化氫。
實驗室監(jiān)測方法
氣相色譜法《環(huán)境監(jiān)測資料,1986(1-2)》中國環(huán)境監(jiān)測總站
氣相色譜法;液相色譜法,參照《分析化學手冊》(第四分冊,色譜分析),化學工業(yè)出版社
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就醫(yī)。
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yī)。
吸入:迅速脫離現(xiàn)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yī)。
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就醫(yī)。
防護措施
工程控制:嚴加密閉,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
呼吸系統(tǒng)防護:可能接觸其粉塵時,佩戴自吸過濾式防塵口罩。緊急事態(tài)搶救或撤離時,應該佩戴自給式呼吸器。眼睛防護:戴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穿防毒物滲透工作服。手防護:戴橡膠手套。
其它防護:工作現(xiàn)場禁止吸煙、進食和飲水。及時換洗工作服。工作前后不飲酒,用溫水洗澡。實行就業(yè)前和定期的體檢。
泄漏處理
隔離泄漏污染區(qū),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防塵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觸泄漏物。小量泄漏:用潔凈的鏟子收集于干燥、潔凈、有蓋的容器中。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后放入廢水系統(tǒng)。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儲存
儲存于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包裝密封。應與氧化劑、酸類、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配備相應品種和數(shù)量的消防器材。儲區(qū)應備有合適的材料收容泄漏物。
其它
3,4-二氯苯胺有劇毒,用于分散染料152#紅、153#紅、179#紅重氮組分的制取,是一種重要的染料的中間體。
3,4-二氯苯胺也屬于苯胺的衍生物,當然其的原料也是苯胺,在苯胺液體中通入適量的液體氯氣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下在反應鍋反應,在車間的生產過程中,操作者必須戴好防護面具與其它勞保用品,不慎濺入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5分鐘,然后送醫(yī)院進行進一步檢查與醫(yī)治,操作者的皮膚接觸3,4-二氯苯胺,皮膚可能有燒灼感,皮膚呈黃色。
安全術語
S26In case of contact with eyes, rinse immediately with plenty of water and seek medical advice. 不慎與眼睛接觸后,請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并征求醫(yī)生意見。
S36/37/39Wear suitable protective clothing, gloves and eye/face protection. 穿戴適當?shù)姆雷o服、手套和護目鏡或面具。
S45In case of accident or if you feel unwell, seek medical advice immediately (show the label whenever possible.) 若發(fā)生事故或感不適,立即就醫(yī)(可能的話,出示其標簽)。
S60This material and its container must be disposed of as hazardous waste. 該物質及其容器須作為危險性廢料處置。
S61Avoid release to the environment. Refer to special instructions / safety data sheets. 避免釋放至環(huán)境中。參考特別說明/安全數(shù)據(jù)說明書。
風險術語
R23/24/25Toxic by inhalation, in contact with skin and if swallowed. 吸入、皮膚接觸及吞食有毒。
R41Risk of serious damage to the eyes. 對眼睛有嚴重傷害。
R43 May cause sensitization by skin contact. 與皮膚接觸可能致敏。
R50/53Very toxic to aquatic organisms, may cause long-term adverse effects in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對水生生物有極高毒性,可能對水體環(huán)境產生長期不良影響。
合成方法
以無水三氯化鐵作催化劑,向105℃的熔融狀態(tài)的對硝基氯苯通入氯氣,得3,4-二氯硝基苯。再在回流狀態(tài)下與鐵粉、甲酸和水進行還原反應,得到3,4-二氯苯胺。3,4-二氯硝基苯也可以由鄰二氯苯硝化而得。在與鐵粉的還原反應中可用冰醋酸代替甲酸。另一種還原方法是催化加氫法。
上下游產品信息
表征圖譜
相關文獻
用途
可作農藥和染料的中間體。用于合成敵稗、利谷隆、敵草隆、滅草靈等除草劑及偶氮染料。也用作生物活性組分中間體。;用于染料中間體、農藥中間體及生物組分中間體。 用于合成C.I.分散紅153(分散紅G-S)和C.I.分散紅15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