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性質(zhì)
中文名稱:異菌脲
中文別名:撲海因;1-異丙胺基甲?;?3-(3,5-二氯苯基)乙內(nèi)酰脲;3-(3,5-二氯苯基)-1-異丙基氨基甲?;覂?nèi)酰脲;3-(3,5-二氯苯基)-N-異丙基-2,4-二氧代咪唑啉-1-羧酰胺
英文名稱:Iprodione
英文別名:3-(3,5-Dichlorophenyl)-N-(1-methylethyl)2,4-dioxo-1-imida zolidinecarboxamide; Rovral; 3-(3,5-dichlorophenyl)-2,4-dioxo-N-(propan-2-yl)imidazolidine-1-carboxamide; 3-(3,5-dimethylphenyl)-N-isopropyl-2,4-dioxo-imidazolidine-1-carboxamide
CAS號:36734-19-7
EINECS號:253-178-9
分子式:C13H13Cl2N3O3
分子量:330.17

物化性質(zhì)
化學名稱:。
性狀:白色結晶,無味。
穩(wěn)定性:常溫下貯存穩(wěn)定。
制劑:常見制劑有50%撲海因懸浮劑等。
毒性:屬低毒殺菌劑。大鼠急性經(jīng)口LD50為3500毫克/千克,小鼠為4000毫克/千克;大鼠經(jīng)皮LD50>1000毫克/千克。對北美鵪鶉急性經(jīng)口LD50為930毫克/千克,對野鴨子為10400毫克/千克。對蜜蜂LD50>400微克/頭(觸殺)。
密度:1.236g/cm3
熔點:130-136℃
水溶性:0.0013 g/100 mL
安全信息
注意事項
1.不能與腐霉利、乙烯菌核利)等作用方式相同的殺菌劑混用或輪用。
2.不能與強堿性或強酸性的藥劑混用。
3.為預防抗性菌株的產(chǎn)生,作物全生育期異菌脲的施用次數(shù)要控制在3次以內(nèi),在病害發(fā)生初期和高峰前使用,可獲得最佳效果。
合成方法
甘氨酸(NH2CH2COOH)或酯與3,5-二氯異氰酸苯酯反應,生成3-(3,5-二氯苯基)酰脲乙酸(或酯),接著環(huán)化,得3-(3,5-二氯苯基)乙內(nèi)酰脲,熔點190℃,待用。將4.6g(0.019mol)異丙基異氰酸酯和5.5g(0.054mol)三乙胺的混合物,添加到11g(0.045mol) 3-(3,5-二氯苯基)乙內(nèi)酰脲、150mL丙酮溶液中。加熱回流30min后冷卻,減壓脫溶,殘留物用石油醚(沸點50~70℃,250mL)洗凈,經(jīng)異丙醚重結晶,得11g異菌脲,收率74.2%,熔點136℃。
上下游產(chǎn)品信息
表征圖譜
相關文獻
用途
異菌脲是二甲酰亞胺類高效廣譜、觸殺型殺菌劑。適用于防治多種果樹、蔬菜、瓜果類等作物早期落葉病、灰霉病、早疫病等病害。其他名稱:撲海因、桑迪恩。制劑:50%可濕性粉劑、50%懸浮劑、25%、5%撲油懸浮劑。毒性:按中國農(nóng)藥毒性分級標準,異菌脲屬低毒殺菌劑。作用機制:異菌脲能抑制蛋白激酶,控制許多細胞功能的細胞內(nèi)信號,包括碳水化合物結合進入真菌細胞組分的干擾作用。因此,它即可抑制真菌孢子的萌發(fā)及產(chǎn)生,也可抑制菌絲生長。即對病原菌生活史中的各發(fā)育階段均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