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xué)性質(zhì)
中文名 碳化鈮
外文名 Niobium carbide
CAS 12069-94-2
EINECS 235-117-8
物化性質(zhì)
碳化鈮為綠色立方結(jié)晶,有金屬光澤,屬氯化鈉型立方晶系。
相對密度8.47,晶格常數(shù)a=0.447nm,
熔點3500℃。顯微硬度>23.5 Gpa(>2400 kg/mm2),比剛玉還硬。彈性模量338000 N/mm2,熱膨脹系數(shù)6.65×10^(-6)/K,熱導(dǎo)率14 w/(m·K),生成熱-140.7 kJ/mol,比熱容36.8 J/(mol·K),電阻率35μΩ·cm。
不溶于冷熱鹽酸、硫酸、硝酸,溶于熱的氫氟酸和硝酸的混合溶液。在1000~1100℃下穩(wěn)定,在1100℃以上則迅速氧化成五氧化鈮。碳化鈮易熔于碳化鈦、碳化鋯、碳化鎢等化合物中,并一起生成類質(zhì)同晶固溶混合物。熔點:3500℃,密度:7.6g/cm3(25℃)
安全信息
危險品運輸編號 UN3178
WGK Germany 3
TSCA Yes
HazardClass 4.1
PackingGroup III
合成方法
1.五氧化二鈮還原法
工業(yè)上通常以五氧化二鈮和炭黑為原料制備碳化鈮:首先將五氧化二鈮和炭黑按比例配成碳化料,使其充分混合,將其裝入石墨坩堝中,用高頻電爐在氫氣或真空條件下加熱至1600~1800 ℃,進(jìn)行第一次碳化,然后再補加炭黑,使其充分混合,再于氫氣或真空下加熱至1800~1900 ℃,進(jìn)行第二次碳化,即得碳化鈮。
其反應(yīng)式如下:
2.直接法
以金屬鈮和炭黑為原料來制備碳化鈮:將金屬鈮粉和炭黑按比例配合,經(jīng)充分混合后,在真空或氫氣中加熱至1600~1700℃,使其直接碳化即制得碳化鈮。
3.氣相反應(yīng)法
以五氯化鈮蒸氣、氫氣及甲烷的混合氣為原料,制備碳化鈮:將五氯化鈮蒸氣和氫氣的混合氣,通過以電加熱的、溫度達(dá)1000℃以上的鎢絲上,這時在鎢絲表面形成金屬鈮層,再繼續(xù)通電使溫度升至1300℃,再通入甲烷和氫氣的混合氣,使鈮碳化成碳化鈮而沉積在熱鎢絲的表面,即為產(chǎn)品。
4.輔助金屬浴法。使用鈷作輔助金屬,選用Nb與Co按1∶2的比例組成金屬浴,用純石墨坩堝,在氫氣流中于塔曼爐中加熱至1800℃,冷卻后(升溫要在1h內(nèi),在最高溫度保持2~3h,在2h內(nèi)冷卻至室溫)用濃鹽酸將鈷溶解除去,則得到粒度為100~200μm的粉末狀NbC,純度為含結(jié)合碳11.3%(質(zhì)量分?jǐn)?shù)),游離碳0.3%(質(zhì)量分?jǐn)?shù))。用這個方法制得的NbC與TaC的情況相同,雜質(zhì)特別是氧和氮的含量低為其特征(氧100×10-6,氮10×10-6以下)。
5.氣相反應(yīng)法。把五氯化鈮NbCl5蒸氣和氫氣的混合氣體,通到經(jīng)直接通電加熱至1000℃左右的鎢絲上,在鎢絲表面形成金屬鈮層,接著增大通過鎢絲的電流,以提高金屬鈮層溫度達(dá)1300℃。另外,將通向鎢絲表面的氣體,由上述的混合氣改換成甲烷和氫氣的混合氣,通到鈮層上部,使鈮碳化變成碳化鈮。
6.由金屬鈮經(jīng)碳化制取。把氧化鈮Nb2O5或Nb2O3用氫還原制得的鈮粉或者將氫化鈮的粉末與炭黑按等摩爾比混合[用球磨機干式混合10h,然后加壓成型,用鈮粉時為高壓(294199.5kPa左右);用氫化鈮時為低壓(98066.5kPa左右)]。把這種加壓成型的粉末保存在純石墨坩堝或盤內(nèi),在氫氣流中(使用露點約-35℃的純氫)用塔曼爐或感應(yīng)加熱爐加熱至1300~1400℃,使之滲碳形成碳化鈮。加熱時間決定于原料的用量和加熱爐電容,一般,必須在最高溫度下保持1h。
上下游產(chǎn)品信息
表征圖譜
相關(guān)文獻(xiàn)
用途
1.作為碳化物硬質(zhì)合金添加劑,它是三元、四元碳化物固溶物組分,如WC-NbC-C三元系等。也可作紫色人造寶石。
2.用于生產(chǎn)耐磨薄膜及半導(dǎo)體薄膜。也可作生產(chǎn)碳化鉬的原料。可作制造無鉻的特殊合金及工程陶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