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系方式:400-990-3999 / 郵箱:sales@xiyashiji.com
西亞試劑 —— 品質可靠,值得信賴
脂質體(lipofectin regeant,LR)試劑是陽離子脂質體N-[1-2,3-Dioleyoxy, Propyl]-n, n,n-Trimethylammonium Chloride(DOTMA)和Dioleoyl photidye-thanolamine(DOPE)的混合物[1:1(w/w)]。它適用于把DNA轉染入懸浮或貼壁培養(yǎng)細胞中,是目前條件下最方便的轉染方法之一。轉染率高,優(yōu)于磷酸鈣法,比它高5~100倍,能把DNA和RNA轉染到各種細胞。
用LR進行轉染時,首先需優(yōu)化轉染條件,應找出該批LR對轉染某一特定細胞適合的用量、作用時間等,對每批LR都要做:第一,先要固定一個DNA的量和DNA/LR混合物與細胞相互作用的時間,DNA可從1~5μg和孵育時間6小時開始,按這兩個參數(shù)繪出相應LR需用量的曲線,再選用LR和DNA兩者最佳的劑量,確定出轉染時間(2~24小時)。因LR對細胞有一定的毒性,轉染時間以不超過24小時為宜。
細胞種類:COS-7、BHK、NIH3T3、Hela和Jurkat等任何一種細胞均可作為受體細胞。
1、操作步驟[方法一]:
(1):取6孔培養(yǎng)板(或用35mm培養(yǎng)皿),向每孔中加入2mL含1~2×105個液,37℃CO2培養(yǎng)至40%~60%匯合時(匯合過分,轉染后不利篩選細胞)。
(2)轉染液制備:在聚苯乙稀管中制備以下兩液(為轉染每一個孔細胞所用的量)A液:用不含血清培養(yǎng)基稀釋1-10μg DNA,終量100μL,B液:用不含血清培養(yǎng)基稀釋2-50μgLR,終量100μL,輕輕混合A、B液,室溫中置10-15分鐘,稍后會出現(xiàn)微濁現(xiàn)象,但并不妨礙轉染(如出現(xiàn)沉淀可能因LR或DNA濃度過高所致,應酌情減量)。
(3)轉染準備:用2mL不含血清培養(yǎng)液漂洗兩次,再加入1mL不含血清培養(yǎng)液。
(4)轉染:把A/B復合物緩緩加入培養(yǎng)液中,搖勻,37℃溫箱置6~24小時,吸除無血清轉染液,換入正常培養(yǎng)液繼續(xù)培養(yǎng)。
(5)其余處理如觀察、篩選、檢測等與其它轉染法相同。
注意:轉染時切勿加血清,血清對轉染效率有很大影響。
2、快速脂質體轉染法操作步驟如下[方法二]:
(1)以5×105細胞/孔接種6孔板(或35mm培養(yǎng)皿)培養(yǎng)24小時,使其達到50~60%板底面積。
(2)在試管中配制DNA/脂質體復合物方法如下:
①在1mL無血清DMEM中稀釋PSV2-neo質粒DNA或供體DNA。
②旋轉1秒鐘,再加入脂質體懸液,旋轉。
③室溫下放置5~10分鐘,使DNA結合在脂質體上。
(3)棄去細胞中的舊液,用1mL無血清DMEM洗細胞一次后棄去,向每孔中直接加入1mL DNA/脂質體復合物,37℃培養(yǎng)3~5小時。
(4)再于每孔中加入20%FCS的DMEM,繼續(xù)培養(yǎng)14~24小時,
(5)吸出DMEM/DNA/脂質體混合物加入新鮮10%FCS的DMEM,2mL/孔,再培養(yǎng)24~48小時。
(6)用細胞刮或消化法收集細胞,以備分析鑒定。
穩(wěn)定的脂質體轉染方法如下:
(1)接種細胞同前,細胞長至50%板底面積可用于轉染。
(2)DNA/脂質體復合物制備轉染細胞同前(2)、(3)步驟。
(3)在每孔中加入1mL、20%FCS的DMEM,37℃培養(yǎng)48小時。
(4)吸出DMEM,用G418選擇培養(yǎng)液稀釋細胞,使細胞生長一定時間,篩選轉染克隆,方法參照細胞篩選法進行。
DEAE-葡聚糖轉染法
DEAE-葡聚糖介導的轉染,其原理還不清楚,可能是通過內吞噬作用而使DNA轉導進入細胞核,此法只適合暫時轉染實驗,轉染效率與DEAE-葡聚糖濃度以及細胞與DNA/DEAE-葡聚糖混合液接觸時間的長短很有關系,可采用較高濃度的DEAE-葡聚糖(1g/L)作用較短時間(30分鐘-1.5小時),又可用較低濃度(250g/L)的DEAE-葡聚糖作用較長時間(8小時)。
方法如下:
(1)接種鼠L成纖維細胞濃度為5×105CO2/孔/皿生長2~3天,當達50%板底面積可用。
(2)乙醇沉淀的4μg的PSV2-neo質粒DNA,空氣干燥后溶于40μL的TE中,或取供體DNA。
(3)用10ml 1×PBS、4mL、10%富合生長因子血清的DMEM洗板(皿)。
(4)在80μl熱的10g/L DEAE-葡聚糖中緩慢加入DNA,取120μL DNA/DEAE-葡聚糖加到每孔(皿)細胞中,使其分布均勻輕輕轉動直到顯示均勻一致的紅色,培養(yǎng)4小時。
(5)從孔(皿)中吸出DNA/DEAE-葡聚糖,加入5mL 10%DMSD,室溫放置1分鐘,吸出DMSO,用5mL 1×PBS洗一次吸出,加入10mL培養(yǎng)液(10%血清的DMEM)。
(6)培養(yǎng)細胞,在適當時間分析細胞,若含有抗藥基因,可用G418選擇培養(yǎng)液培養(yǎng),方法同前。
眾所周知,科研工作者在進行醫(yī)藥方面的科學研究之前,需要制定完善的統(tǒng)計研究設計方案,那么什么樣的設計方案才稱得上是完善的呢? 一般來說,完善的設計方案需具備以下幾個條件:實驗所需的人力、物力和時間資源;實驗設計的“三要素”和“六原則”均符合專業(yè)和統(tǒng)計學要求,對實驗數(shù)據(jù)的收集、整理、分析等有一套規(guī)范的規(guī)定和正確的方法。而其中準確把握統(tǒng)計研究設計的“三要素和六原則”,是科學實驗設計的核心。
實驗設計的三要素和六原則
一、實驗設計的“三要素”
1) 實驗對象。實驗所用的材料即為實驗對象。如用小鼠做實驗,小鼠就是本次實驗的實驗對象,或稱為受試對象。實驗對象選擇的合適與否直接關系到實驗實施的難度,以及別人對實驗新穎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評價。一個完整的實驗設計中所需實驗材料的總數(shù)稱為樣本含量。最好根據(jù)特定的設計類型估計出較合適的樣本含量。樣本過大或過小都有弊端。
2) 實驗因素。所有影響實驗結果的條件都稱為影響因素,實驗研究的目的不同,對實驗的要求也不同。影響因素有客觀與主觀,主要與次要因素之分。研究者希望通過研究設計進行有計劃的安排,從而能夠科學地考察其作用大小的因素稱為實驗因素(如藥物的種類、劑量、濃度、作用時間等);對評價實驗因素作用大小有一定干擾性且研究者并不想考察的因素稱為區(qū)組因素或稱重要的非實驗因素(如動物的窩別、體重等);其他未加控制的許多因素的綜合作用統(tǒng)稱為實驗誤差。最好通過一些預實驗,初步篩選實驗因素并確定取哪些水平較合適,以免實驗設計過于復雜,實驗難以完成。
3) 實驗效應。實驗因素取不同水平時在實驗單位上所產(chǎn)生的反應稱為實驗效應。實驗效應是反映實驗因素作用強弱的標志,它必須通過具體的指標來體現(xiàn)。要結合專業(yè)知識,盡可能多地選用客觀性強的指標,在儀器和試劑允許的條件下,應盡可能多選用特異性強、靈敏度高、準確可靠的客觀指標。對一些半客觀(比如讀pH試紙上的數(shù)值)或主觀指標(對一些定性指標的判斷上),一定要事先規(guī)定讀取數(shù)值的嚴格標準,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分析自己的實驗結果,從而也大大提高了自己實驗結果的可信度。
二、實驗設計的“六原則”
1)隨機原則:即運用“隨機數(shù)字表”實現(xiàn)隨機化;運用“隨機排列表”實現(xiàn)隨機化;運用計算機產(chǎn)生“偽隨機數(shù)”實現(xiàn)隨機化。 盡量運用統(tǒng)計學知識來設計自己的實驗,減少外在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干擾。
2)對照原則:空白對照組的設立——只有通過對照的設立我們才能清楚地看出實驗因素在當中所起的作用。當某些處理本身夾雜著重要的非處理因素時,還需設立僅含該非處理因素的實驗組為實驗對照組;歷史或中外對照組的設立一一這種對照形式應慎用, 其對比的結果僅供參考,不能作為推理的依據(jù);多種對照形式同時并存。
3)重復原則:所謂重復原則,就是在相同實驗條件下必須做多次獨立重復實驗。一般認為重復5次以上的實驗才具有較高的可信度。
4) 平衡原則:一個實驗設計方案的均衡性好壞,關系到實驗研究的成敗。應充分發(fā)揮具有各種知識結構和背景的人的作用, 群策群力,方可有效地提高實驗設計方案的均衡性。在實驗設計的過程中要注意時間上的分配,只有在時間上分配好了,才不會出現(xiàn)一段時間特別忙而一段時間特別閑的情況。
5) 彈性原則:所謂空格,指的是在時間分配圖上留有空缺。適當?shù)目杖笔欠浅1匾模挥羞@樣才能富有彈性的實施實驗計劃,并不斷地調整好自己的實驗進度。
6) 最經(jīng)濟原則:不論什么實驗,都有它的最優(yōu)選擇方案,這包括在資金的使用上,也包括人力時間的損耗上,必要時可以預測一下自己實驗的產(chǎn)出和投入的比值,這個比值越大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