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系方式:400-990-3999 / 郵箱:sales@xiyashiji.com
西亞試劑 —— 品質(zhì)可靠,值得信賴
訂貨編號 | 產(chǎn)品名稱 | 規(guī)格 | 包裝 | 原價 | 現(xiàn)價 | 數(shù)量 | 操作 |
---|---|---|---|---|---|---|---|
A15347-100g | β-淀粉酶 | BR | 100g | 156.00 | 156.00 |
|
化學性質(zhì)
危險屬性
質(zhì)量標準
采購詢價
問答
1. 分子結(jié)構(gòu)
- 分子量:β-淀粉酶的分子量通常在55,000到60,000道爾頓之間,具體數(shù)值可能因來源不同而有所差異。
- 巰基(-SH):活性中心含有巰基(-SH),這使得它對氧化劑和重金屬離子非常敏感,這些物質(zhì)可以導致酶失活。還原劑如谷胱甘肽和半胱氨酸則能保護巰基,從而保持酶的活性。
2. 作用方式
- 外切型酶:β-淀粉酶是一種外切型淀粉酶,作用于淀粉時從非還原性末端依次切開相隔的α-1,4鍵,水解產(chǎn)物全為麥芽糖。
- 特異性:β-淀粉酶不能水解支鏈淀粉的α-1,6鍵,也不能跨過分支點繼續(xù)水解,因此水解支鏈淀粉是不完全的,殘留下大分子的β-極限糊精。
3. 最適反應條件
- pH值:β-淀粉酶的最適pH值范圍一般在5.0到6.5之間,但具體最適pH值因酶的來源不同而有所變化。
- 溫度:β-淀粉酶的最適作用溫度也因其來源不同而異。例如,大豆β-淀粉酶最適作用溫度為60℃左右,大麥β-淀粉酶最適作用溫度為50~55℃,而細菌β-淀粉酶最適作用溫度一般低于50℃。
4. 穩(wěn)定性
- 熱穩(wěn)定性:β-淀粉酶的熱穩(wěn)定性較低,一般在70℃以上會失活。
- 抑制劑和激活劑:一些金屬離子如Mn2?、Pb2?、Li?、Zn2?、K?、Cu2?以及草酸、SDS等對β-淀粉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Co2?則有激活作用。
5. 催化特性
- 米氏常數(shù)(Km):以可溶性淀粉為底物時,β-淀粉酶的米氏常數(shù)(Km)約為0.00136 g/mL,Vmax為0.112 mg/mL·min。
- 催化效率:由于β-淀粉酶從分子末端開始作用,總有大分子存在,因此黏度下降很慢,不能作為液化酶使用。但在水解淀粉水解產(chǎn)物如麥芽糊精、麥芽低聚糖時,水解速度很快,故作為糖化酶使用。
6. 來源與應用
- 來源:β-淀粉酶主要存在于高等植物中,特別是谷物中,如大麥、小麥等,在甘薯、大豆中也有存在,在動物體內(nèi)不存在。目前工業(yè)上使用的β-淀粉酶主要包括植物β-淀粉酶和微生物β-淀粉酶。
- 應用:β-淀粉酶廣泛應用于飴糖(麥芽糖漿)制造、啤酒釀造、酒精生產(chǎn)、發(fā)酵工業(yè)以及紡織工業(yè)等領域。
β-淀粉酶(Beta-amylase, E.C.3.2.1.2)是一種外切型淀粉酶,能從淀粉的非還原性末端逐級水解α-1,4-糖苷鍵,生成β-麥芽糖。關于其安全信息,具體如下:
1. GHS分類:β-淀粉酶通常不被視為危險品,因為它是一種天然存在于許多植物和微生物中的酶。因此,它不需要按照全球協(xié)調(diào)系統(tǒng)(GHS)進行危險品分類。
2. 安全術語:由于β-淀粉酶是一種蛋白質(zhì),通常認為它是安全的,尤其是在食品工業(yè)中作為酶制劑使用時。不過,任何蛋白質(zhì)在高劑量或不當使用下都可能引起過敏反應或其他不良反應。
3. 風險術語:R36/37/38:對眼睛、呼吸系統(tǒng)和皮膚有刺激作用。這是一般性的安全建議,適用于所有蛋白質(zhì)類物質(zhì)。
4. 急救措施:如果吸入,請將患者移到新鮮空氣處。如呼吸停止,進行人工呼吸。如果皮膚接觸,用肥皂和大量的水沖洗。如果眼睛接觸,用水沖洗眼睛作為預防措施。如果誤食,切勿催吐,立即呼叫醫(yī)生或毒物控制中心。
5. 消防措施:β-淀粉酶本身不易燃,但應遠離火源以防止包裝材料燃燒。滅火劑可以使用水、干粉、二氧化碳、泡沫等。
6. 泄漏應急處理:收集溢出物并妥善處理,防止污染環(huán)境。穿戴適當?shù)姆雷o裝備,避免與皮膚和眼睛接觸。
7. 廢棄處置:應根據(jù)當?shù)胤ㄒ?guī)處置化學品廢棄物。不要直接排入下水道或環(huán)境中。
8. 安全數(shù)據(jù)表:安全數(shù)據(jù)表提供了關于β-淀粉酶的詳細信息,包括其性質(zhì)、危害、操作注意事項、儲存條件等。具體的SDS應由供應商提供,以確保所有安全和處理信息都是準確和最新的。
一、酶活
1. 定義:酶活是衡量β-淀粉酶催化能力的重要指標,通常以單位體積或單位質(zhì)量的酶制劑在特定條件下所釋放的還原糖量來表示。
2. 單位:常用的單位有U/mL(微克分子每毫升)、U/g(微克分子每克)。
3. 測定方法:一般采用Bernfeld法或DNS法(3,5-二硝基水楊酸法),通過測定反應生成的還原糖量來計算酶活。
二、蛋白質(zhì)含量
1. 定義:蛋白質(zhì)含量是指β-淀粉酶制劑中所含的總蛋白質(zhì)量。
2. 重要性:高蛋白質(zhì)含量可能表明更高的酶濃度,但也可能存在雜質(zhì)蛋白,影響純度。
3. 測定方法:常用Bradford法、Lowry法或BCA(Bicinchoninic Acid)法。
三、純度
1. 定義:純度指酶制劑中β-淀粉酶相對于其他蛋白質(zhì)的比例。
2. 重要性:高純度的酶制劑具有更穩(wěn)定的性能和更少的副反應。
3. 測定方法:電泳(如SDS-PAGE)、高效液相色譜(HPLC)等。
四、pH穩(wěn)定性
1. 定義:指酶在不同pH值下的活性保持情況。
2. 重要性:不同應用需要不同的pH環(huán)境,因此了解酶的pH穩(wěn)定性非常重要。
3. 測定方法:在不同pH緩沖液中孵育一定時間后測定剩余酶活。
五、溫度穩(wěn)定性
1. 定義:指酶在不同溫度下的活性保持情況。
2. 重要性:工業(yè)過程中可能需要高溫操作,因此溫度穩(wěn)定性是關鍵指標。
3. 測定方法:在不同溫度下孵育一定時間后測定剩余酶活。
六、金屬離子含量
1. 定義:β-淀粉酶通常需要某些金屬離子(如Ca2?)作為輔因子。
2. 重要性:金屬離子含量不足會影響酶的活性和穩(wěn)定性。
3. 測定方法:原子吸收光譜法或ICP-MS(感應耦合等離子體質(zhì)譜)。
七、微生物限度
1. 定義:指酶制劑中的微生物污染程度。
2. 重要性:確保產(chǎn)品符合衛(wèi)生標準,避免微生物污染。
3. 測定方法:平板計數(shù)法、PCR法等。
八、內(nèi)毒素含量
1. 定義:用于食品和醫(yī)藥行業(yè)的酶制劑需檢測內(nèi)毒素水平。
2. 重要性:確保產(chǎn)品的安全性。
3. 測定方法:LAL(鱟試劑)試驗。
九、水分含量
1. 定義:酶制劑中的水分比例。
2. 重要性:過高的水分可能導致酶失活或變質(zhì)。
3. 測定方法:干燥失重法或Karl Fischer滴定法。
十、外觀和物理性狀
1. 定義:包括顏色、氣味、溶解性等。
2. 重要性:直觀反映產(chǎn)品的質(zhì)量和儲存條件。
3. 評估方法:感官檢查和物理測試。
十一、包裝和儲存條件
1. 定義:指酶制劑的包裝方式和推薦的儲存條件。
2. 重要性:不當?shù)陌b和儲存會導致酶失活或變質(zhì)。
3. 要求:通常要求密封、低溫、干燥、避光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