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lián)系方式:400-990-3999 / 郵箱:sales@xiyashiji.com
西亞試劑 —— 品質(zhì)可靠,值得信賴
化學性質(zhì)
危險屬性
質(zhì)量標準
MSDS
采購詢價
問答
1. 物理性質(zhì)
- 外觀形態(tài):碘化鋅通常以白色或無色粉末、顆?;蛄骄w的形式存在。
- 吸濕性:該物質(zhì)具有很強的吸濕性,容易在潮濕空氣中潮解。
- 光敏感性:暴露在陽光下會逐漸變黃或變成棕色,這是因為它會分解出游離的碘。
- 溶解性:易溶于水,其溶液呈酸性(pH約為5)。也溶于乙醇、乙醚、氨水和氫氧化鈉溶液,但不溶于甘油。
- 熔點沸點:熔點為446°C,沸點為624°C。
- 密度:密度為4.74 g/mL(25℃)。
2. 化學性質(zhì)
- 反應活性:與氧和水反應生成氧化鋅和游離碘。在高溫下可被氫氣還原成金屬鋅和碘化氫。
- 酸堿性:水溶液呈弱酸性,這是因為在水中會發(fā)生部分水解,生成[Zn(H2O)6]2?、[Zn(H2O)5(OH)]? 和 Zn(H2O)4(OH)2等微粒。
- 配合物形成:能與氨水形成各種配位數(shù)的氨合物,如 [Zn(NH3)4]I2、[Zn(NH3)3]I2 等。
- 熱分解性:加熱至1150°C時,碘化鋅蒸氣開始分解為鋅和碘。
GHS分類
- 類別:根據(jù)全球化學品統(tǒng)一分類和標簽制度(GHS),碘化鋅可能被歸類為皮膚腐蝕/刺激物(類別2)。
- 標簽要素:包括象形圖(火焰、腐蝕)、信號詞(危險)、危險說明(造成皮膚灼傷/腐蝕)和防范說明。
安全術(shù)語
- S36/37:穿戴適當?shù)姆雷o服和手套。
- S45:出現(xiàn)意外或感到不適時,立即就醫(yī)(可能的話,出示其標簽)。
風險術(shù)語
- R34:引起灼傷。
急救措施
1. 皮膚接觸:脫去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至少15分鐘,并立即就醫(yī)。
2. 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并立即就醫(yī)。
3. 吸入:迅速脫離現(xiàn)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并及時就醫(yī)。
4. 食入:誤服者用水漱口,給飲牛奶或蛋清,并及時就醫(yī)。
消防措施
- 滅火方法:不適用(碘化鋅本身不燃燒)。
- 滅火注意事項及措施:無特別要求。
泄漏應急處理
1. 個人防護:避免揚塵,小心掃起,置于袋中轉(zhuǎn)移至安全場所。
2. 環(huán)境保護: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防止污染環(huán)境。
廢棄處置
- 廢棄物性質(zhì):危險廢物。
- 廢棄處置方法:用安全掩埋法處置,或咨詢專業(yè)機構(gòu)進行處置。
1. 游離碘和碘酸鹽:其含量應≤0.01%。這保證了產(chǎn)品的純度,并確保在反應中不會因雜質(zhì)的存在而影響最終產(chǎn)物的質(zhì)量。
2. 鐵(Fe):其含量應≤0.0005%??刂畦F的含量有助于防止產(chǎn)品在使用過程中引入不必要的金屬雜質(zhì),這對于一些高純度要求的化學反應尤為重要。
3. 堿金屬:其含量應≤0.1%。這一指標的設定主要是為了確保產(chǎn)品中不含過量的堿金屬,從而避免可能的副反應或污染。
4. 還原碘的物質(zhì):其含量應≤0.005%。這有助于保證產(chǎn)品的氧化還原穩(wěn)定性,使其在儲存和使用過程中不易發(fā)生變化。
5. 水不溶物:其含量應≤0.005%。水不溶物的控制可以確保產(chǎn)品在溶液中的均勻性和反應效率。
6. 含量(ZnI?):其含量應在99.0~102.0%之間。這個范圍確保了產(chǎn)品的有效性和一致性,滿足不同用途的需求。
7. 澄清度試驗:其結(jié)果應≤5號。澄清度是評估產(chǎn)品溶液透明度的重要指標,對于需要精確計量或觀察反應過程的應用尤為重要。
8. 硫酸鹽(SO?):其含量應≤0.005%??刂屏蛩猁}的含量可以避免在后續(xù)反應中引入硫酸根離子,從而防止可能的副反應或污染。
此外,碘化鋅還有一些物理性質(zhì)上的要求,如易潮解性、見光易變棕色等,這些特性需要在生產(chǎn)、儲存和使用過程中加以注意,以確保產(chǎn)品的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